行业研究

国内外环保市场的分析洞见及深度研究报告

再度失守!中国移动夺标2400万环境监测项目|环保行业到底遭遇了什么?

环境监测及检测
作者:环保老兵 瑞洁特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9-09-26
字数:2012, 阅读需4分钟

上周末万科刚刚中标深圳的一个环境监测项目,1.9亿元。刚刚,又传来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中国移动刚刚又中标了“宝鸡市陈仓区购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服务项目”,金额为2400万元。从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来看,此项目为一个常规空气站建设和运维项目,项目实施和后期运维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但遗憾的是,这个标再次被业外的公司拿走。

相信不少朋友都非常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环保监测的项目再不济也是落入一些没实力的业内“关系户”公司手里,怎么现在都直接滑档到业外了...

监测行业的大势刚起,但好像形势对业内公司来说并不那么美好,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01 环境监测的大势正在迸发的千亿级市场

环境监测行业被誉为环保行业的第四大增长引擎。前面三个分别是水、气、固废的治理业务。

经过这两年政策的高度刺激,水气固废领域的治理工作已经走上正道了。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领域的配套保障,自然也会快速跟上。这是确保环保三大战役战果至关重要的一环。

5年前,环境监测在环保行业的产值占比不足4%,环保单就一个水处理板块的业务量已经10倍于环境监测。

所以,过去5年,环境监测一直是和整个环保行业严重脱钩的。如今环境监测市场的迸发只是在补足整个环保行业一块大短板。

2019年开始,环境监测市场空间已经出现急剧上升。

这其中有四个主要来源:

  1. 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从省级到地级,再到县级,全面覆盖;
  2. 监测指标的不断增加,譬如VOCs及重金属监测等空间巨大;
  3. 监测空间的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
  4. 监测领域的拓展,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

据测算,保守估计到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至少超过千亿级别。

 

02 缺少护城河的监测行业 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

精密检测仪器的技术大多掌握在德国和日本手里。

监测行业的买卖大致有三类:卖设备、卖系统、做运维。国内监测设备这块和国内的手机行业很像,主要负责组装和工业设计,里面的核心技术和部件大多是国外进口的。

所以,价格战在监测行业打得也很猛,就差创始人站出来说“我们硬件不赚钱,我们通过软件赚钱了”。

最近两年环保行业市场彻底打开后,资本进入,国内也有很多技术型公司取得了不错的创新,但技术的追赶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对于监测行业来讲,如果没有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和电子城组装电脑的生意差别不大。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缺少护城河的生意,竞争一定会非常激烈和残酷。

 

03 我们最擅长的是“让数据达标”运维的功夫是我们的“核心科技”

还记得去年参加环博会时,和一位做环境监测运维的朋友吃饭,他所在的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我当时好奇问他现在环境监测行业是不是要好做些,当时正在吃饭,他抬起头一脸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好像是在告诉我事情并非我所想象。

我随后又问他,你们做监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他说:让数据达标。

这个回答,着实让我吃惊(这是要抢治理的饭碗啊,因为做环境治理的任务才是让数据达标)

外行人可能理解不了一个做监测说”让数据达标“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简单解释下,环境监测的职责其实只是确保监测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至于监测到的数据是否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那就是业主和治理公司的事儿了。

所以监测行业本应是只管数据不管达标,这就像你去医院验血,医院的职责是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而不是保证你的检测结果是健康的。

环境监测行业在国内起步比较晚,一路走来一直没成气候,现如今国家环保整治时代,监测行业总算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线光明,但这条看似平坦的道路,监测行业正在曲折前行。

乱势之下,运维成了国内监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注意我这个“核心竞争力”是打了双引号的。在国内,一套检测设备到底能不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主要还得靠运维。

运维是人做的,而事在人为。只要你敢提我就敢做。

以前这么干可以,现在突然发现不可以了,不仅是不可以了,有可能干一次被逮到了就要被逐出监测圈。

即便如此,大家还是硬生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成功让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社会对它的信任。
 

04 写在最后

环境监测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大,政府也在大踏步的频频出台政策引导监测行业能够尽快承担起中国生态的基础保障工作。

当下,社会资本与企业也都纷纷涌入,巨头们都在跑马圈地,行业洗牌重组正在激烈的开展。

这个时候如果还看不清行业的本质并花大力气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可能是要大大的贻误战机。

老兵一直认为,做环保首先是个良心活儿,我们必须要能对得起自己在做的事。

另外,环保行业是个吃政策饭的行业,而如今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很多企业的打法很停留在5年前甚至10年前,这对吃政策饭的企业发展是极其危险的。

在政策的风口上,我要最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监测行业的本质在于“监”和“测”二字。“监”字是要对得起良心,“测”字则需要练就真本事。 脱离“监测”的发展,只会把自己带进深渊。

当你没有形成足够门槛的核心技术,同时又失去社会对你的信任的时候,留下的只会是一个不攻自破的局面。

所有生意的本质都是建立在信用之上,环境监测行业以及整个环保行业尤为如此。

特别声明:洁径平台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